笔趣读

第29章 《卖炭翁》中隐藏的长安能源危机

笔趣读【bqudu.com】第一时间更新《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第29章

《卖炭翁》中隐藏的长安能源危机

先看白居易的诗: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诗有三个关键信息:

1、木炭是在离长安城一百多里以外的终南山烧制而成,牛车赶路百余里到了长安。

2、卖炭翁的木炭,是在等西市开门的时候,被宫里的“使者”强买走的,他在西市肯定没有店铺,那么可以断定他应该是打算卖给西市的商人。

换言之,能跑百里路卖一车炭,证明木炭的价格已经将其变成了一项高利润生意。

3、强买的宫人,当然知道这形同抢劫,但是他们回去以后一定不会被惩罚,原因我后面慢慢说。

先感谢白大诗人为后世之人留下了这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现在就来分析这首诗里面的重要关键信息。

第一,卖炭翁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因为长安所需的柴薪数量爆表,堪称丧心病狂,各色人群,已经把长安周边的树已给砍秃了!已经没有树可以砍了!

这一条,不仅有食货志可以证明,而且从李隆基任命杨国忠为“木炭使”,专管长安柴薪供应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

木炭使就是专门管公营私营木炭买卖的,以后随意砍伐,要入刑。

根据相关文献(我不展开说了)保守估计,长安官府,含皇宫内苑等,一年共消耗柴薪12万吨。朝廷有专门机构“钩盾署”,负责官方所需柴薪,但一年仅能供应3万吨不到。

也就是说,官府集中采办的柴薪远远不够数,柴薪缺口巨大,宫中及百官们,也只能向东西两市采购。

民间柴薪就不知道要怎么统计了,还有工坊的,冶炼的,数量更是不可计数。

所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朴素原则,只要缺货,涨价乃是必然。

长安城的柴薪市场价,跟官府集中采购的批发价能一样么?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读】地址:bqudu.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无赖帝师大唐西域少年行三流书童大明小官人非洲帝国大明之帝国再起大国崛起1857混在蜀汉当皇帝宗明天下大唐国妖最终反击明末龙腾异域人生从来没有的帝国乌衣天下三国之蜀汉复兴回到明朝当太子唐时归大明至圣三国云飞扬少女与枪与异界汉室可兴千年军国大汉昌邑王医入白蛇重生之朕即国家明风万里虚拟战线战国修罗传宣和画卷乱世妖娆王江东幼虎拉倒吧,朕的大秦都完了讲这些有啥用樱花下的血刀三国之帝统天下重生明末当皇帝五胡明月纪元1701娶个毛妹当老婆重生西亚之亿万富翁